5年前,打點好行裝,貴州電網(wǎng)遵義綏陽供電局派駐綏陽縣鄭場鎮(zhèn)傘水村駐村干部蘇遠清踏上了前往傘水村的路,開始了他艱辛而又光榮的駐村工作。正如蘇遠清所說,也許當初的駐村是“無心之舉”,但現(xiàn)在持續(xù)駐村卻是“有心為之”。
從當初村民群眾認為的駐村“走過場”到現(xiàn)在的全村“離不開”,這經歷的“九九八十一難”一幕幕浮現(xiàn)眼前猶在昨日。
“我能堅守到現(xiàn)在,離不開‘娘家人’的支持與幫助。”說道駐村5年之久,蘇遠清眼里除了滿滿責任還有深深動容。
2015年,來到陌生的地方,面對不理解的村民群眾,要收服人心,蘇遠清決定從“老本行”出發(fā),以電入人心。
通過深入農戶、走村串戶,了解到當時的傘水村只有8臺總容量為280千伏安的變壓器,供給29個村民組,村民不要說用電器,連“點燈都感覺隨時會熄”。
隨即,蘇遠清成了供電局的“駐村常客”。
“為了幫助解決傘水用電問題,隔三差五的就要到我辦公室,他是我見過最‘難纏’的駐村干部了。”綏陽供電局局長郭航回憶當時場景感慨道。作為電力部門派駐的駐村干部,可以說是要什么沒什么,為了讓老蘇的駐村更有“說服力”,綏陽供電局領導班子幾乎每天組織專業(yè)部門開會,研究解決方案。
短短幾個月里,傘水村增容200千伏安配變1臺;增容100千伏安配變2臺;更換舊50千伏安配變2臺;改造線路400伏線路450米;增設500余米導線,解決線路改道,排除安全隱患。這些項目的實施包括所有設備全部更換,總長投資約50多萬元,全面解決了傘水村用電困難的問題。
電力足了,但傘水村大多是留守兒童、孤寡老人,長期以來用電線路、用電設備無人檢查維修,用不上安全電又是一大“隱患”。
在了解此情況后,綏陽供電局黨支部(18年改建為黨委)立即與傘水村黨支部展開聯(lián)建,在傘水村委會建立“村電共建”點(現(xiàn)更新為新時代“村電共建”),以新時代“村電共建”為契機,更好地服務群眾:通過“村電共建”新時代農民講習所,宣傳電力惠民政策和服務舉措,成為精準收集用電需求的“前沿哨”;通過網(wǎng)格化客戶經理有效落地,成為農村群眾業(yè)務辦理的“服務站”;通過精準扶貧“四項行動”(即小康電幫扶、結對幫扶、駐村幫扶、公益幫扶),成為電力企業(yè)和農村群眾的“連心橋”;通過“安全用電知識進村寨、進校園”活動,構筑起覆蓋鄉(xiāng)村的“安全網(wǎng)”。
“傘水村里很多年輕人都外出打工了,留守在村里的多是老人、婦女和小孩,新時代‘村電共建’的建立,能給他們提供極大地方便,讓他們享受到真真切切的實惠。” 在綏陽供電局局長、黨委副書記郭航看來,新時代“村電共建”的建立,一方面是提高群眾安全用電意識,切實解決群眾繳費等用電難題;另一方面是加強與村黨支部合作,及時解決農村經濟發(fā)展用電需求,讓農村千家萬戶實現(xiàn)小康電,讓農村享受到更優(yōu)質、快捷、高效的供電服務。
依托新時代“村電共建”,綏陽供電局黨委還時常以“院壩會”的形式,聯(lián)合傘水村黨支部向村民們宣傳惠民政策和用電服務舉措、安全用電常識等,“面對面”聽取群眾意見、建議,解決實際問題。
同時,在新時代“村電共建”點同步建立南網(wǎng)“愛度”驛站,以驛站為平臺,放置衣物、書本等物品,村民可用家中不需要的物品在驛站交換自己所需,以解決不時之需。
“老百姓圖的是什么?無非是吃好、穿好、睡好、耍好!”蘇遠清說,新時代“村電共建”和南網(wǎng)“愛度”驛站的建立,用最接地氣的都方式,給老百姓們帶去了益處,讓他們切實感受到供電人最貼心、最暖心的服務。
用電問題解決了、全村思想動員做好了、扶貧產業(yè)搞起來了……這一件件事情的解決,都讓蘇遠清在駐村道路上更有了“底氣”。道路越走越遠,時間在改變,蘇遠清身為一名南網(wǎng)共產黨員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而執(zhí)著奮斗的初心不變,伴隨著一起為村民群眾提供優(yōu)質服務的電力“堡壘”亦不變!(周忠麗)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,如有文章來源系網(wǎng)絡轉載,本網(wǎng)系信息發(fā)布平臺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本網(wǎng)及時刪除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