歲月斑駁了流年,時間洗凈了鉛華。故鄉(xiāng)山水間,依然流淌著質樸滄桑的歷史畫卷,蜿蜒的河流,高大的桑木,挺拔的山脈,給予它神秘向往。每一塊古磚,每一片舊瓦,青磚灰瓦都積淀了曾經(jīng)的歷史和對故鄉(xiāng)的記憶。
“古志說,辰水自梵凈山出。”源于梵凈山之東的大、小兩江在銅仁城南合于一水。半個多世紀前,只要坐銅仁船上行50余公里,就可到達辰水之源松桃縣寨英古鎮(zhèn),我的故鄉(xiāng)就在這條江上,因洞而名“渾水洞”。1988年筑壩建庫,渾水洞電站建成河流斷航,形成了距古鎮(zhèn)5公里美輪美奐的平湖庫區(qū),如今沿江有公路環(huán)山交通,寬闊的公路也十分便捷。
壩塘和河壩是兒時記憶中對這條河流的唯一辨識,沒有名字、沒有昵稱、沒有命名,也許在某個不曾記得的年代,它也有自己響亮的名字。就是這樣一條運河,養(yǎng)育了祖祖輩輩們在這里農耕種植,一代代繁衍生息,四季循環(huán),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。流淌的運河,不斷在這片土地上,演繹著平凡的故事,靜靜的向后人速說它曾經(jīng)的過往,見證著村寨的變幻風云。
堤壩高達100余米,由兩山200多米的峽谷相連,成三級階梯型建設,階梯平臺自然也就成為了我們小時候玩耍游戲的好去處,每到夏季峰水時節(jié),水漫過中間低矮的堤壩,形成渾水洞獨有的堤壩瀑布,一大群孩子在上面玩弄各種舞姿,戲水愉悅,與自然融為一體。
庫區(qū)兩旁也沒少去光臨,還記得小時候放完學,為了完成家里交待的任務,也是斗智斗勇。周圍山脈上的柴火每每被我們洗劫,在茂盛的山坡也經(jīng)不住這樣的折騰,顯得日漸蕭條和荒蕪。為了尋求方便,所以就把目標放在庫區(qū),邀上幾個小伙伴,劃著小船前往庫區(qū)深處砍柴,這無非成為了我們最輕松的捷徑。
一個時代,有那個年代的經(jīng)歷,現(xiàn)在的孩子已經(jīng)歷不到那個歲月的浮萍。青山綠水,庫區(qū)兩岸綠林揚風,巍峨而高聳,逐漸重現(xiàn)往日雄風。電的發(fā)展給這個時代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孩子不在為砍柴任務而煩惱,家家戶戶都用上了電磁爐、電烤爐、電冰箱……家用電器,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,綠水青山也保住了。
電站位于壩左邊,峰水期兩臺機組在水的沖力下,高速運轉,奔騰的水流不斷的滌蕩起一條長長的激流。作為古鎮(zhèn)唯一一座水電站,它標志著機械能向電能的轉變,它更承載著全鎮(zhèn)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,電站的投運,發(fā)電機的嗡鳴聲,也讓寂靜的寨子變得熱鬧,也習慣了這種嗡鳴,因為只有聽到這個聲音,大家才會感到安寧。
那時多采用局域供電,電站停機就意味著電停,枯水期基本是白天停晚上亮。如今,電站并網(wǎng),強大的電網(wǎng)四通八達,數(shù)字化電網(wǎng)調度,電力24小時供應,隨時隨地,人們不在為電站暫停而擔心。
人生是一種選擇,又像是一場注定,偉大和平凡、質樸尋常,雖然普通,卻都有著頑強的生命力,可以開出綻放的花朵來。父親是地地道道的農民,出生就趕上文革時代,在大集體期間掛個公分、開個荒、承包個土地,一輩子都在為這片土地辛勤勞作。
他沒上過學,沒有文化,卻淳樸而厚實,用一生的辛勤付出把我們三兄弟送進大學。他不知道電的原理,卻懂得很多做人的道理,時常教導我們要做一個有品德的人,不管做什么,都要把它做好。一輩子堅守初心、不改本色,這就是我的父親。
時光流轉,世事滄桑。璀璨的歲月,遠去的曾經(jīng)、遠去的故鄉(xiāng)、遠去的他們,如一場壯闊的流星般劃過,突入歷史的夜空,留存在記憶,深邃遙遠。為了靠近它,唯有爭分奪秒,時不我待,我們將分外珍惜。(冉和勇)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,如有文章來源系網(wǎng)絡轉載,本網(wǎng)系信息發(fā)布平臺,如有侵權,請聯(lián)系本網(wǎng)及時刪除。
|